鳌山王氏后代能人辈出 始祖曾追随朱棣打天下

2024-09-24 浏览次数 20



  在胶州历史上,王氏家族也是名门望族,是胶州十大家族之一。胶州王氏中,人丁最为兴旺的是鳌山王氏。据介绍,鳌山王氏家族始祖王真 ,原为湖北麻城县人。明初,王真随燕王朱棣征战,以靖难之功授山东世袭指挥使司指挥使 ,世守即墨鳌山卫,晚年随子王兴定居胶州张耀屯,死后葬在张耀屯村南。这支王姓宗族人丁兴旺,名人辈出,其后裔遍布在胶州和胶南城乡,人称“鳌山王”。

  胶州王氏繁衍到二十三世

  据鳌山王氏二十世后人,今年80岁的王朴成老人介绍,胶州王氏现已繁衍到二十三世,名人辈出 ,分布广泛,在胶州市内,除了市区 ,主要集中在周臣屯村、张耀屯村、葛埠岭、小沟底 、永安屯、安家村、大村、王家庄等。“除了胶州,在即墨、青岛市区也有不少。”王朴成老人说。

  据《鳌山王氏世系谱》记载,始祖王真,字德一,原为湖北黄州府麻城县仙乡柳港人。明初,王真随燕王朱棣征战,以靖难之功授山东世袭指挥使司指挥使,世守即墨鳌山卫,晚年随儿子王兴定居胶州张耀屯,死后便葬在张耀屯村南,王兴死后葬在周臣屯。由于始祖王真有功名,世代因此受益,做官经商人才辈出,人丁兴旺,对胶州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教育等都形成深远影响,成就了后来的王氏家族。

  据了解,鳌山王氏族谱十分详细,最近一次修订成册是在2006年,为上下两部,记载了从始祖王真到现在胶州第二十二世后人的情况。当谈及何以家谱如此详尽的时候,王朴成老人说,“这多亏了周臣屯的王顺诚。”原来,在那个破旧立新的时代,很多家谱都被毁坏,当时年轻的王顺诚急中生智,将家谱用塑料袋包了放在盒子里,在墙上挖了个洞,将盒子放进去,后在墙的表面刷上厚厚的一层泥。通过此办法,家谱得以顺利保存下来,这也是胶州鳌山王氏现在仅存的一本老谱。

  “以仁为本,诗礼传家”为家风

  据王朴成老人介绍,鳌山王氏家风为“以仁为本,诗礼传家”。重视仁义,又喜读书知礼仪,王氏家族曾出了不少人物,做官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,经商的诚信经营乐善好施。

  十世王垓,清康熙年间的名臣。自幼勤奋好学,顺治六年考中进士,做过户部行人之类的小官。康熙二年,曾作为康熙皇帝的使者,出使册封琉球王国,名满海内。康熙皇帝削藩时,王垓负责供应清兵的钱粮,苦心筹划,确保前线军队的后勤供应,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许。后因政绩显著被提拔为分巡宁绍,当时海寇时常骚扰东南沿海,王垓严肃军纪,积极防务,民赖以安。

  十三世王亘,字邃古,议叙翰林院孔目,清末慈善家。王亘年少时家境贫寒,于是弃儒业而从商,后来因毡业起家,成为胶州城有名的商人。乐善好施,常常接济穷苦人家。又自筹资金修路修桥等,古胶城内安乐桥、云溪桥、广济桥、响堂大路等皆为其独资修建,因家里排行五,因此被古胶城人称“王五善人”。

  十三世王曜,字星含,与其兄王亘同样行善事,曾捐巨资修城墙、设义塾供穷苦人家孩子上学等,因排行第六被称为“王六善人”。

  清代著名惜阴堂的前世今生

  古胶州城曾有内城、外城两部分。人们习惯上把外城叫做“围子”,把内城叫做“城”。内城占地面积小,除了县衙之外,住的都是有身份、有影响力的望族大户。在内城西门里南侧就住着王家。

  清代曾出了一位有名的大地主王星五。王星五自幼发奋读书,准备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。但不幸的是刚成年父亲就去世,家道中落,王星五无力继续读书,只好辍学经商。他从事粮食买卖,擅长经营之道,生意不断扩大 ,经过几十年的积累,置有土地80顷(每顷合今216亩),房产二百余间,致富后他给自己的住宅取了一个富有儒学风格的堂号“惜阴堂”。

  王星五家大业大,可惜老来无子,只好过继近亲的侄子。刚开始过继来一个叫王方格的近亲,但王方格游手好闲,不思进取,无心也无能力管理家业。王星五觉得王方格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,因此解除过继关系,重新选了一个远亲的侄子王圣格。王圣格并没有辜负嗣父的厚望,协助王星五经营产业,管理家政,不断扩大已有基业。王圣格之子王至勋是一名贡生,他发扬惜阴堂乐善好施的家风,热心公共事业,曾被推举为地方自治保卫团体领袖,为此获胶州知县德林“急公好义”匾。

  辛亥革命后,王至勋的思想日渐开放,送儿子王克捷留学英、德。王克捷曾在1918年赴济南读书,接触了“五四”新文化、新思想,并有机会接触中国早期革命者,与早期领导人王尽美、邓恩铭熟悉。王克捷的子女都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,在父亲的带领下,兄妹五人都摆脱王氏旧家族的羁绊,走向新生活,两人在清华大学毕业后成为知名教授,其他人或医或工,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。

  文/图  记者 刘静

   (来源:半岛网-半岛都市报) [编辑: 李敏娜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