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徐经济开发区再次被评为全省优秀开发区,首次被授予工业投资突出奖

2024-11-18 浏览次数 2


  武氏从西汉至明清两朝,一向为望族,其郡望有二:一为沛郡,一为太原郡。但有关武氏源流之说自古及今,可谓众说纷纭。本文欲就沛国武氏与太原武氏的源流及其关联做些考析,同时也就我清源西边山及山内武氏之归属做些探究,以明我武宗之流变。
  武氏得姓“有文字记载”的最早一说源自“汉史游《急就篇》卷一”。其中记载,周时有武初昌,“周大夫武氏子,其后因为武姓。”此说在宋代王应鳞《姓氏急就篇》和宋代邓名世《古今姓氏书辩证》这两部姓氏著作中也有相似记载。
  现藏于山东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的“武斑碑”对武姓起源又有新说。此碑是东汉建和初年为敦煌长史武斑所立。碑文载,“昔殷王武丁伐鬼方,元功章炳,勋臧王府。官族分析,因以为氏焉,武氏盖其后也。商周假藐,历世圹远,不陨其美。”此说将武氏族源推前至商代卓有建树的“中兴”之君武丁,认为武丁讨伐鬼方,大获全胜,功勋卓著。其后代分析离散而取姓为“武”。此一说可谓石破天惊,完全打破了历代姓氏典籍有关武氏族源的说法。也因此,有武氏族人奉武丁为始祖。
  武氏墓群石刻位于山东省嘉祥县城南十五公里的纸坊镇武翟山村。原本是东汉末年仕宦世家武氏的一处祠堂,始建于桓帝建和元年(公元147年),祠堂内保存的石刻非常丰富,有石狮、墓碑、画像、汉画像石等,且价值甚高,在国内独一无二,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尤其是武氏祠堂内保存的汉画像石,为国内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汉碑、汉画像石群。宋代金石学家赵明成和文化大家欧阳修对其石刻群做过深入的研究。从这些墓群石刻和祠堂石刻可以证明,在东汉末年之前,其武氏宗族仕宦名人众多,地位尊隆,非一般诗礼之家可比,非公侯世族不能如此!
  此地从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,为沛国武氏郡望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。其地处于鲁豫苏皖四省交界处。西有巨野,东有济宁、邹城,南达金乡、江苏丰县、沛县,春秋时大都隶属古邹国,也称“邾国”。由此可知,武氏墓群石刻当在古邹城境内。唐代林宝所编《元和姓氏》引《史记·功臣表》曰:“梁邹侯武彪,传封六代后,居沛国。武彪裔孙周,魏南昌侯,生陔,晋左仆射薛侯。五代孙洽,魏晋阳公,始封居太原永水,或号太原武氏。“梁”,当为战国时的魏,因其都城在大梁,所以也称魏国为“梁”。“邹”,当为古邹城,即今邹城市。武彪被封为邹侯,其侯爵传递六代后,其后代移居沛国。这可为武氏沛县郡望形成前的第一代武氏族人。到魏时,后代武洽受封居住太原永水,即今吕梁文水县,接连又被封为晋阳公,是为太原武氏郡望形成的第一代武氏族人。可见,沛县武氏与太原武氏原本同宗一脉。不过太原武氏晚于沛县武氏而已。
  明代凌迪知在他的《万姓统谱》中也记载了有关武彪受封以及后人定居沛国的情况。“武彪,以谒者从高帝定诸侯,封邹侯,谥曰孝,后居沛国。”这个记载,除了说明其后代移居沛国的情形,也道出了武彪受封的原因,即武彪以拜谒者的身份跟从高祖平定诸侯,功勋卓著,而被高祖封为邹城侯。西汉初年,高祖虽然击败项羽,建立了汉王朝,但天下纷乱,各诸侯势力依然甚大,割据林立,局势依然严峻。正需要安抚平定这些诸侯势力,令其服从于大汉王朝的统治。所以高祖则用“巡行”手段,对诸侯势力安抚劝导,恩威并施,以求安定天下。而武彪在这一进程中功勋卓著,被封邹城侯。可见武彪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,为汉王朝的安定草创,做出了巨大贡献。武彪后代在邹城定居生活了六代,时间跨度约一百六十年左右,几乎跨越了整个西汉。这些史实足以说明属于古邹城的嘉祥县在武氏源流考中的特殊位置。武彪后代六世之后,定居沛郡,到晋阳公武洽一代已经五世,在此时段,形成了沛国武氏郡望。
  太原成为武氏另一种郡望之地是在北魏晋阳公武洽封居太原永水(今文水),继而封晋阳公之后。晋阳即今晋祠、晋源一带,此地武氏族人自今发达繁荣,大都源于晋阳公武洽,与文水武氏皆为武洽之后代。宋代欧阳修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》又曰:“五兵尚书晋阳公洽,别封大陵县,赐田五十顷,因居之。”大陵县,即今文水县古称,也即所谓“永水”(疑永为文之误)。这就更明确了永水就是大陵,今文水县。宋代邓名世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中说:洽“生祭酒神龟,龟生本州大中正、司徒越王长史,袭寿阳公克己;己生北齐镇远将军袭寿阳公居常;常生后周永昌王咨议参军俭;永昌王咨议生毕,隋东都丞,生士稜、士让、士逸、士彠。”(士彠即武皇则天之父。)从此引言可知,武洽的孙辈之后的武克己、武居常三世均袭寿阳公爵位。寿阳即今晋中寿阳县,西晋中置县,以其在寿水之阳而得名,隋唐时属并州、太原郡、太原府。武氏族人在这一时期,三袭寿阳公爵位,在寿阳生存发展繁衍。同时也把武氏发展繁衍的时间下推至隋末唐初,而后出现武皇则天和盛唐气象。”此时武氏势力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,自然形成武氏的另一个郡望之地——太原。
  清徐县西边山及诸沟内各村武氏皆源于洛池渠村,洛池渠村武氏祖自明代嘉靖年间于盂县西小坪村迁来,而盂县西小坪武氏约在元明之间由寿阳苌榆河村迁入。该村及其附近村历来是武氏族人聚居地,应为寿阳公克己、居常之后裔。与文水武氏均为晋阳公武洽之后裔,同宗一脉。
  综上所述可以确定,其一,战国末汉初,武彪为沛国武氏和太原武氏之先祖,封邹侯,在今山东省邹城市域内。其后代移居沛,渐成武氏郡望之一。其二,太原武氏源自武彪世孙武洽,始封山西大陵县,即今文水县,后被封晋阳公,居晋阳而有太原武氏郡望太原,称“太原堂”。其三,太原武氏和寿阳武氏均为武洽世孙克己、居常,寿阳公之后。其四,我清徐洛池渠武氏为寿阳公嫡传,属太原武氏正宗。
  有关武氏源流之说纷纭繁复,其中“周平王少子说”甚有影响,但无典型资料佐证,难做考核,以待后世增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