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姓来源及衍化(二)

2024-11-18 浏览次数 2

关于赵姓的来源,还有一说。

相传黄帝时代,"胙土命氏",就已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大家族,赵氏家族便是其中的重要成员之一,故汉应邵在《风俗演义》中即说:"张、王、李、赵,皆黄帝之后也。"最早出现在正史中的赵姓()人物,即是《史记》中的赵梁。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载:"桀有谀臣,名日赵梁"由此可知,夏时已有赵氏。《东莱赵氏家乘》卷一《赵氏源流再考》也称:"粤稽赵氏源流类书所载,佥云出伯益裔孙赢姓之后,故后世之追本求源者,俱以造父为始。据《路史·国姓衍庆纪原》、《百家谍。风俗传》与类书所载迥不相侔。盖吾赵氏不止始于造父也,明矣。张、王、李、赵,黄帝赐姓。有夏之季,赵梁见于正史,有殷之初,赵殷官为牧师,又有弘正真君赵道,隐得道于商初。赵之得姓至宋初已历四千余岁。......这两种说法,已难以考明其真假。但后来赵氏大都以造父为始祖。何光岳在《秦赵源流考》一书中认为,("

"夏商之赵梁、赵隐,乃伯劳氏即伯赵氏之后,为鸟夷的一支。后造父封于赵地而为赵氏。今赵氏皆祖造父,无为梁、隐之后者"

)赵姓的演变与分布

造父封于赵城而称赵氏,造父的五世孙叔带在周幽王时,率子孙离开周朝迁往晋国,不但立足下来,而且繁衍成大族。自晋文公时起,赵氏家族成员在晋国政坛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,最后联合韩、魏,三家瓜分晋国,建立了赵国,定都邯郸。赵国是"战国七雄"之一,在战国的历史大舞台上,赵氏家族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活剧......

赵国之时,赵氏血脉已分为三大支,一是居邯郸(今河北邯郸)的大宗,一是居东武城(今山东武城)的平原君分支,一是居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南东安(代安阳君赵章受封为君后,不服武灵王传王位给弟弟赵何公元前自汉至唐,天水赵氏历代仕宦不绝,封侯拜相者多人,任官为吏者不计其数。据《汉书降至隋唐,天水赵氏家族之中的族人更是赫赫有名。隋朝时,赵芳为蒲州刺史,其长子赵元恪为扬州总管司马,其次子赵元楷为江都郡丞兼领江都宫使。唐朝时,赵氏官拜宰相的有四人,名为赵仁本、赵憬、赵彦昭、赵宗儒。这四位赵姓宰相之中,赵仁本、赵憬、赵彦昭三位宰相都为天水赵氏家族之人。在西北,天水赵氏又衍生出扶风天水赵氏家族还像一簇庞大的蒲公英,将自己的种子不断撒向全国各地,繁衍出众多的、遍布华夏各地的望族。如西汉时,天水赵氏的一支迁往南阳宛在这一时期,从天水迁出的还有:新安北魏时,天水赵氏的一支迁往洛阳,又由洛阳迁往武川镇天水赵氏还有一支在北魏时迁居于代)的代安阳君分支。

(赵惠文王),于是举兵作乱,与其弟争夺王位,为国相赵戎率兵镇压,其宗族皆灭。这样,赵国灭亡之前,只有居邯郸的赵王宗族和居山东武城的平原君赵胜族人。

229年,秦军攻下邯郸,杀赵姓族人甚众,并俘赵王迁,将其流放到房陵(今湖北房县),邯郸大宗由此而衰。居山东武城的赵胜家族,也"与赵俱亡"。这样,赵国时的二大宗族,随着赵国的灭亡而消散四方。公元前222年,秦军进攻赵国代郡(治所在今河北蔚县),代王赵嘉投降。赵嘉的儿子辅被秦始皇任为西域的行政长官,居住在甘肃天水(今甘肃通渭县西北)。赵公辅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西戎之地推行怀柔政策,又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传授给西戎人,深得他们的爱戴,尊称他为"赵王"。赵公辅的后代就定居在天水,很快繁衍成人121众多的大族,成为当地的望族。

·功臣侯表》和《恩泽侯表》所载,汉代之时,赵姓之中,封侯的有三十多人,其中近一半人出白天水赵公辅家族。如营平侯赵充国,为汉时首屈一指的名将,其子赵印为汉中郎将。其后还有赵融,为东汉大鸿胪;赵昂为益州刺史,奉敦煌太守。南北朝时,赵知礼为南朝陈国的石卫将军。赵融的十世孙赵温和赵逸兄弟俩,同为北魏显贵。

(今陕西凤翔县)赵氏、酒泉(今属甘肃)赵氏、敦煌(今甘肃敦煌县西)赵氏或张掖赵氏、金城(今甘肃兰州市)赵氏等,并在当地形成望族。

(今河南南阳市),把赵姓迁往中原,东汉太傅赵意就出自这一支;另一支迁居南阳穰(今河南邓县),唐代宰相赵宗儒即出自这一支。南阳赵氏一直到唐宋时仍为当地的望族。南阳赵氏又衍生了平原赵氏。赵意在东汉时曾任平原(今山东平原县西南)太守,他的后裔赵难在北魏时任清河(后改名平原)太守,以后定居在此地,赵难的重孙赵隐(后改名彦深)成为北齐重臣,子孙在北齐至唐时显赫一时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平原赵氏胜过南阳赵氏。

(今河南新安县)赵氏、汲郡(今河南卫辉市西南)赵氏、长平(今河南西华县东北)赵氏、中山下曲阳(今河北晋县西)赵氏等。

(今内蒙古武西)。赵达任北魏的吏部尚书,举家离开南安迁往洛阳。在北魏时,为了防止柔然的进攻,在北部边境建立了许多军镇,选择贵族、官宦子弟镇守,赵达之子赵仁从良家子镇守武镇,举家自洛阳迁徙至武川。

(今河北代县)。赵襄本天水南安人,任北魏中山郡守,任职期满在这里落户。另外,天水赵氏的还有一支在北魏时迁居南郑(今陕西汉中市东)......

因此,在氏族典宋代以前,天下赵氏大都以天水为宗。《古今图书集成·除天水赵氏外,被流放到房陵的赵王迁的后裔到西汉时,也逐渐发展起来。他们首先从房陵迁居到涿郡蠡吾涿郡赵氏又衍生出颍川赵氏。赵广汉曾任颍川另外,在秦朝末年,真定·赵姓部纪事》称:"天水,赵之望也。"

(今河北博野县西南),形成涿郡赵氏。后来从涿郡中分立河问郡,蠡吾属河间,因此,涿郡赵氏又被称为河间赵氏。汉宣帝时的名臣、京兆尹赵广汉就出自涿郡赵氏家族。

(治所在今河南禹县)太守,他的后代有一部分迁居颍,在唐代以后形成人口众多、分布很广的望族。

(今河北正定县)人赵佗,在今广东、广西和云南东南部、越南北部建立了南越国,存在了九十多年,不但把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传播到这里,而且把赵姓势力推进到岭南。

(接下篇)

原链接:https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0c1af3c0100gsjh.html

声明: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。本账号将予以删除。